华岳

西岳出浮云,积雪(一作翠)在太清。
连天凝(一作疑)黛色,百里遥青冥。
白日为之(一作大)寒,森沈华阴城。
昔闻乾坤闭,造(一作开变)化生巨灵。
右足踏方止(一作山),左手推削成。
天地忽开拆,大河注东溟。
遂为西峙岳(一作岳崎),雄雄镇秦京。
大君包覆载,至德被群生。
上帝伫昭告,金天思奉迎。
人(一作神)祇望幸久,何独禅云亭。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西岳华山的壮丽景色和神话传说,展现了自然的雄奇与人类对天地的敬畏。

开头几句写华山高耸入云,山顶积雪(或苍翠)与天空相接,远望如连绵的青色屏障,百里之外仍能感受到它的巍峨。阳光照射下,山影森然,让华阴城都显得阴冷肃穆。

接着,诗人借用神话传说——相传华山原本阻挡了黄河,巨灵神(古代神话中的大力神)用右脚踩住山基,左手劈开山体,使黄河得以东流,华山也因此成为西方屹立的高山,镇守秦地(今陕西一带)。这里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华山的险峻和神圣。

后半部分转向对帝王和天神的赞颂。诗人认为,帝王如天地般包容万物,德行泽被众生;而华山作为神山,似乎也在等待天神的降临,暗示人间与神灵的沟通。最后一句提到“禅云亭”(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仪式),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整首诗融合了写景、神话和颂扬,既展现了华山的自然伟力,又赋予它神圣的象征意义,体现了古人对山岳的崇拜和对天地的敬畏。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