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鸡舞石镜

庐峰开石镜,人说舞山鸡。物象纤无隐,禽情只自迷。
景当烟雾歇,心喜锦翎齐。宛转乌呈彩,婆娑凤欲栖。
何言资羽族,在地得天倪。应笑翰音者,终朝饮败醯。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鸡在石镜前起舞的生动画面,充满自然趣味和哲理思考。

开头两句点出场景:庐山石壁像镜子一样光滑,传说山鸡喜欢在这里跳舞。接着用"纤无隐"形容石镜清晰映照万物,而山鸡却沉醉在自己的倒影中,暗示人有时也会像山鸡一样被表象迷惑。

中间四句是精彩的特写:当雾气散去,山鸡鲜艳的羽毛在阳光下闪耀,它转圈起舞时像乌鸦展露彩羽,摇摆的姿态又像凤凰将要栖息。这里用乌鸦和凤凰作对比,既写实又充满想象力,把普通山鸡的舞蹈写得神奇美妙。

最后四句转入思考:谁说鸟类只能依赖羽毛生存?它们在地上也能展现天性。而那些徒有虚名("翰音"指好听的叫声)的鸟,整天喝着变质的醋(比喻追求虚名的人),反而不如山鸡活得自在。这里通过对比,讽刺了华而不实的人生态度,赞美顺应自然本真的生活方式。

全诗妙在把常见的山鸡跳舞写得活灵活现,又自然引出深刻道理:不必刻意追求虚名,像山鸡那样率性而为、展现真我,才是更可贵的生活态度。诗中生动的画面与质朴的哲理相得益彰,让人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获得人生启示。

崔护

崔护(772年—846年),字殷功,唐代博陵(今河北定州)人,生平事迹不详,唐代诗人。公元796年(贞元十二年)登第(进士及第)。公元829年(太和三年)为京兆尹,同年为御史大夫、广南节度使。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全唐诗》存诗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有目共赏。该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千万人都似曾有过的共同生活体验,为诗人赢得了不朽的诗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