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张十一旅舍三咏 井

贾谊宅中今始见,葛洪山下昔曾窥。
寒泉百尺空看影,正是行人渴(一作暍)死时。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表面上写一口井,实则暗含深刻的社会讽刺。前两句用两个历史典故做对比:贾谊是怀才不遇的文人,葛洪是隐居炼丹的道士,他们的住处都有井,暗示这口井看似平常却来历不凡。后两句笔锋突转,说这口深井只能让人看见倒影("空看影"),而真正需要水的人却活活渴死。诗人用"渴死"这个触目惊心的词,尖锐揭露了社会现实——那些看似能解决问题的资源(如井水),往往只是摆设,真正需要帮助的百姓反而得不到救助。全诗短短四句,通过井这个日常事物,既写出了贫富差距的残酷,又暗讽官僚体系的形式主义,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