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清朝·山束滩声

山束滩声,月移石影,寒江夜色空浮。丹青古壁,风幡横卧东流。小舣载云轻棹,湖痕渐落葑泥稠。津亭外,隔船吹笛,唤起眠鸥。非但予愁渺渺,料那人,应自有、一襟愁。霜栖露泊,容易吹白人头。漠漠荻花胜雪,拟寻静岸略移舟。留闲耳,听莺小院,听雨西楼。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秋夜江畔的静谧画卷,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旅人淡淡的孤寂与愁思。

上片以江景开篇,"山束滩声"用拟人手法写两岸青山夹着滩头水声,月光移动让石影摇曳,寒江夜色仿佛悬浮空中。古壁上的斑驳痕迹像一幅褪色古画,风中飘摇的船帆横在江面,暗示时光流逝。一叶小舟载着云雾轻轻划过,湖面水位下降露出稠密的水草。渡口边,隔船传来的笛声惊醒了睡梦中的鸥鸟——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空灵寂寥的秋夜氛围。

下片转入抒情。词人不仅自己满怀愁绪,猜想远方那人(可能是思念对象)也正独自忧愁。用"霜栖露泊"形容漂泊的艰辛,这种生活容易让人早生白发。眼前芦花如雪的场景触动心弦,便想将小舟移向安静岸边。最后三句是全词情绪转折:既然愁绪难消,不如保留一份闲情,在小院听莺啼,在西楼听雨声,在自然声中寻找慰藉。

全词妙在将视觉(山影月色)、听觉(滩声笛音)、触觉(寒江霜露)交融,用"载云轻棹""荻花胜雪"等清新比喻,把寻常秋景写得灵动飘逸。愁绪表达含蓄,以"料那人应自有愁"的推己及人手法,让孤独感更具穿透力。结尾处超脱的闲情雅趣,又为作品增添了几分文人风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