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芗林居士卡筑清江,乃杨遵道光禄故居也。昔文安先生之所可,而竹木池馆,亦甚似之。其子孙与两苏、山谷从游。所谓百花洲者,因东坡而得名,尝为绝句以纪其事。后戏广其声,为是词云
莫问清江与洛阳。山林总是一般香。两家地占西南剩,可是前人例姓杨。
石作枕,醉为乡。藕花菱角满池塘。虽无中岛霓裳奏,独鹤随人意自长。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一位叫芗林的隐士在清江边建了座宅子,这地方原来是北宋官员杨遵道的故居。作者用轻松幽默的笔调,把这里比作唐代名相裴度在洛阳的别墅,说不管清江还是洛阳,山林间的花香都一样美好。

词中特别提到这宅子和苏东坡兄弟、黄庭坚这些大文豪有渊源,连宅子里的"百花洲"都是因苏东坡得名的。下半段用"石当枕头醉当家乡"这种接地气的比喻,描绘了满塘荷花菱角的闲适景象。虽然这里没有皇宫里的霓裳羽衣曲那么奢华,但看着白鹤自在飞翔,反而更显逍遥自在。

整首词妙在把历史典故和日常生活糅在一起,既显文化底蕴又不掉书袋。特别是"两家地占西南剩,可是前人例姓杨"这种俏皮话,就像现在人说"这两处好风水怎么都姓杨的",透着股亲切感。通过藕花、醉卧、野鹤这些意象,把文人雅士追求的那种"穷开心"的生活趣味写得活灵活现。

向子諲

向子諲(yīn)(1085-1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