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 冬夜冯洁士大行招同,五长、峨白、元锡、月川、镜如集饮寓巷
群贤毕至,恰围炉促膝,寒冬风物。
板屋三间僧院冷,人倚蒲团半壁。
劈兰阄题,分笺染翰,竞吐阳春雪。
看君用意不虚,今代诗杰。
最是黄菊花残,双螯斗酒,高兴还频发。
笑指墙东千个竹,烟里夕阳明灭。
画阁谁家,箫声清婉,袅袅歌如发。
醉中分手,树头犹挂残月。
板屋三间僧院冷,人倚蒲团半壁。
劈兰阄题,分笺染翰,竞吐阳春雪。
看君用意不虚,今代诗杰。
最是黄菊花残,双螯斗酒,高兴还频发。
笑指墙东千个竹,烟里夕阳明灭。
画阁谁家,箫声清婉,袅袅歌如发。
醉中分手,树头犹挂残月。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群文人雅士在寒冬夜晚聚会饮酒、吟诗作画的温馨场景,充满了文人特有的情趣和生活气息。
上阕开篇就点明聚会主题:一群才子围坐在火炉旁,虽然外面天寒地冻,但屋内其乐融融。他们借住在简陋的僧院里,靠着蒲团坐在墙边,却丝毫不减雅兴。大家玩起了文人游戏——"劈兰阄题"(类似抽签作诗),争相写出优美的诗句,就像在比赛谁能吐出最纯净的雪花。作者特别称赞主人冯洁士,认为他不愧是当代的诗坛俊杰。
下阕转入更生动的细节描写:虽然菊花已经凋残,但大家就着螃蟹下酒,兴致越来越高。有人笑着指向东墙外的竹林,在夕阳余晖中若隐若现。远处不知谁家的楼阁里传来清越的箫声,歌声婉转动听。最后酒宴散场时,大家都喝得微醺,抬头看见树梢还挂着一弯残月。
全词妙在把文人雅集写得既风雅又接地气:既有"阳春白雪"的高雅诗词,也有"双螯斗酒"的世俗快乐;既有僧院的清冷环境,又有墙外竹影、箫声的意境烘托。最后"树头残月"的结尾,既点明聚会持续到深夜,又给这场冬日雅集留下一个富有诗意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