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鸳鸯菊

浴水雕翎,眠纱绣羽,天然宜在沧洲。翠被馀声,凉宵陡顿惊秋。妖姿不共流年谢,带睡魂、飞上枝头。任烟波,多少凄凉,分付轻鸥。金英浓露才收。误芰荷翻雨,□梦悠悠。陶令归来,十分芳意谁酬。惜花长是招花恼,况动人、名字风流。黯销凝,添得东篱,一段闲愁。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好的,以下是对这首《高阳台 鸳鸯菊》的通俗易懂的分析:

这首词以鸳鸯菊为主题,通过对菊花形象的多角度描绘,表达了作者的复杂情感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1. 开头“浴水雕翎,眠纱绣羽”,用鸳鸯的羽翼来形容菊的外形,呈现出菊花的自然美态和优雅气质。“天然宜在沧洲”一句则强调这种美是天生具备的,无须雕饰。

2. “翠被馀声,凉宵陡顿惊秋”,描绘了秋夜的清凉气氛和菊花所带给人的秋意。同时,“翠被馀声”也暗指菊花的美好像是被风吹动的翠色声音一样令人陶醉。

3. “妖姿不共流年谢”,这句话描绘了菊花的妩媚和坚强。菊花虽在秋季凋零,但其姿态依旧美丽动人,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其魅力。接下来的句子则描述了菊花仿佛带着睡意飞到了枝头,给人一种轻盈、悠然的感觉。

4. “任烟波,多少凄凉,分付轻鸥”,表达了作者面对人生波折的无奈和感慨。菊花虽美,但也无法抵挡岁月的摧残,作者将这种凄凉的感觉寄托在轻盈的鸥鸟身上。

5. 下片从“金英浓露才收”开始,描绘了菊花在露水滋润下的美丽景象。“误芰荷翻雨,□梦悠悠”,则通过对比荷花和菊花的形象,营造出一种如梦似幻的氛围。

6. “陶令归来,十分芳意谁酬”,这里的“陶令”指的是陶渊明,他曾以爱菊著称。作者在此表达了自己对菊花的喜爱和对陶渊明那种隐逸生活的向往。然而,“十分芳意谁酬”,也透露出一种无人赏识的孤独感。

7. “惜花长是招花恼”,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花开花落的无奈和惋惜。“况动人、名字风流”,则强调了菊花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和人们对它的赞美。

8. 最后,“黯销凝,添得东篱,一段闲愁”,总结了全词的情感基调。菊花的美和哀愁都在作者的笔下得到了生动的表达,而作者也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这束菊花上,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深沉和哀婉的气息。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描绘菊花的形象和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情感。

袁易

(1262—1306)平江长洲人,字通甫。力学不求仕进。辟署石洞书院山长,不就。居吴淞具区间,筑堂名静春。聚书万卷,手自校雠。有《静春堂诗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