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初临·本意

中酒心情,拆绵时节,瞢腾刚送春归。
一亩池塘,绿荫浓触帘衣。
柳花搅乱晴晖。
更画梁、玉翦交飞。
贩茶船重,挑笋人忙,山市成围。
蓦然却想,三十年前,铜驼恨积,金谷人稀。
划残竹粉,旧愁写向阑西。
惆怅移时。
镇无聊、掐损蔷薇。
许谁知?
细柳新蒲,都付鹃啼。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初夏时节的景象,同时融入了作者对往事的深沉回忆和感慨。

上片写初夏的景色和市井生活。开篇点出时节——春末夏初,人因饮酒而微醺,正是柳絮飘飞的季节。池塘边绿荫浓密,柳絮在阳光下飞舞,燕子成双掠过房梁。接着笔锋转向热闹的市集:运茶的船满载货物,人们忙着挖笋,山野间的集市熙熙攘攘。这些描写生动展现了初夏的生机与市井烟火气。

下片转入对往事的追忆。作者突然想起三十年前的旧事,用"铜驼""金谷"两个典故(分别指朝代更迭的沧桑和豪奢生活的消散),暗示曾经繁华不再。他在栏杆上刻写愁绪,无聊时掐弄蔷薇花,这些细节透露出深深的惆怅。最后以"细柳新蒲都付鹃啼"作结,意思是再美好的春景,最终都化作了杜鹃的悲啼,将个人感伤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

全词最妙处在于: 1. 时空转换自然,从眼前初夏景象突然切入三十年前的回忆 2. 用热闹的市井反衬内心的孤寂 3. 结尾将情感寄托于杜鹃啼声,余韵悠长 4. "掐损蔷薇"这样的生活细节,让愁绪显得真实可触

词人通过初夏景物勾起对盛衰变迁的感慨,表面写景,实则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深切感伤。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