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遍• 送孙无言从广陵归黄山

为问先生,且住为佳,何事成归计。
却道是、十载趁萍踪,漫逍遥、蜉蝣天地。
季主帘边,韩康市上,阅尽人间世。
便功业萧曹,文章燕许,不过如斯而已。
况他家父子是和非,问商山何与乃公事。
白社遗民,黄冠故里,犹然迟矣。
再莫羡、扬州佳丽。
负了山灵誓。
阁梅堤柳,当年几下芜城泪。
绣瓦宫娥,银床宾客,只今名姓谁为记。
天台可赋,苏门堪啸,奚必江东虎视。
把芒鞋整顿,归来閒憩。
向轩皇、铸鼎旧高台,饵丹砂、身名俱避。
有时来往空庭,一二庄生老子。
倘教他日少微星耀,天上来徵处士。
好教童子护柴门,道先生高眠未起(以上《蓉渡词》)。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是作者送别友人孙无言从扬州(广陵)返回黄山时所作,全篇以幽默豁达的口吻,探讨了人生追求与归隐之乐。

上阕开篇就用朋友间闲聊的语气问:"老兄啊,住这儿不好吗?为啥非要走?"对方回答漂泊十年,看透世事——就像算命先生季布、卖药隐士韩康那样混迹市井,就算做到萧何曹参那样的宰相功名、写出燕许那样的华丽文章,也不过如此。连古代商山四皓的隐逸故事,也和咱们没关系。最后调侃友人:你这"白社遗民"(隐士)现在才回黄山当道士,也太晚了吧!

下阕笔锋一转,劝友人别留恋扬州繁华。当年隋炀帝在扬州建的亭台楼阁、那些王公贵族的名字,现在谁还记得?不如学晋代孙绰在天台山写赋、阮籍在苏门山长啸,何必非要学孙权在江东称霸?快收拾草鞋回黄山吧!那里有黄帝炼丹的遗迹,你可以像庄子那样逍遥自在。结尾特别有趣:要是哪天朝廷来征召隐士,就让童子挡门说"先生还在睡懒觉"呢!

全词妙在三点:一是用生活化比喻,把人生比作蜉蝣(朝生暮死的小虫),把功名富贵说得像过眼云烟;二是用历史人物作对比,既有帝王将相也有隐士高人,突出归隐的可贵;三是语言生动,像"整顿芒鞋""高眠未起"这些细节,把隐士生活写得充满烟火气。看似劝友人,实则表达了自己看透名利、向往自在的人生态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