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以七夕为背景,用直白的语言描绘了牛郎织女相会的场景,同时暗含对人间现实的讽刺。
前两句"月帐星房次第开,两情惟恐曙光催"描绘了天上仙境:月亮像帐篷,星星像房间,依次为牛郎织女打开。两人珍惜短暂的相会时光,生怕天亮就要分离。这里用"次第开"展现仙境的美妙,用"惟恐"表达恋人依依不舍的心情。
后两句笔锋一转,说现在的人根本不用像古代那样摆弄针线乞巧,因为连"送巧"的心情都没有了。这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暗示人们已经失去了对真挚感情的追求,连象征爱情的七夕乞巧都变得敷衍了事。
全诗妙在把天上人间的对比写得生动有趣:天上神仙尚且珍惜感情,人间却已经麻木不仁。用"没得心情"这样的口语化表达,让讽刺更加辛辣。短短四句,既写了浪漫传说,又针砭时弊,读来耐人寻味。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