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题板桥杂记后

南部新声,东京旧梦,留传犹在长桥。
书记重来,写成泪浥鲛绡。
赤眉黄犊烽烟近,尚留连、月夕花朝。
且休誇,玉麈香囊,王谢风标。
甘陵却剩诸年少,伴铜仙露冷,绿暗红消。
结绮临春,江山同付寒潮。
手提金缕还难问,恁青溪、冶叶倡条。
再休令,贺老凄凉,谱入檀槽。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高阳台》借古讽今,通过描写南京秦淮河畔的变迁,抒发对朝代更迭、繁华易逝的感慨。

上阕开篇用"南部新声,东京旧梦"对比,暗示南京(古称建康)从六朝繁华到明朝覆灭的历史变迁。"泪浥鲛绡"用美人泪湿手帕的意象,暗喻文人记录这段历史时的悲痛。接着用"赤眉黄犊"的农民起义军形象,讽刺明朝灭亡之际,权贵们仍在秦淮河畔醉生梦死。

下阕转入更深沉的哀叹。"甘陵"借东汉党锢之祸的典故,暗指明末东林党人的遭遇。"铜仙露冷"化用李贺诗句,暗示明朝灭亡后,前朝遗老如仙人承露盘般孤寂。"结绮临春"指南朝陈后主的豪华宫殿,暗指明王朝同样难逃覆灭命运。最后以"贺老凄凉"作结,用唐代音乐家贺怀智的典故,表达对文化传统断绝的忧虑。

全词通过秦淮风月场的今昔对比,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紧密结合,用香艳的意象包裹深沉的历史反思,形成强烈的艺术张力。词中多用历史典故,但都服务于"借古伤今"的核心情感,让读者在繁华落尽的画面中感受到历史的沧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