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丽 为李云田周小君宝镫题坐月浣花图

暖红篝,月轮斜挂妆楼。
恰雅称、香闺心性,下阶小试莲钩。
好风筛、窗纱影碎,凉露浸、簟縠纹流。
裙带微飘,玉奴私语,人生易值此宵不。
何况是、楚天巫峡(李汉阳人),嫦娥别种清幽。
羡此夜、月光人面,端正温柔。
渐满砌、竛竮红药,如啼欲睡疑羞。
倩轻绡、秋棠宜盥,央小玉、夜合将收。
更与传言,月波堪舀,莫问银床玉井头。
想像处、花前人月,永夜费凝眸。
还只怕、画图难肖,搦管增愁。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月下美人浣花的唯美画面,充满了闺阁情趣和细腻的情感流动。

上片以"暖红篝"开篇,用烛光和斜月营造出温馨氛围。美人轻移莲步走下台阶,在月光下显得格外优雅。凉风穿过窗纱,露水打湿席纹,这些细节描写让画面充满动感。裙带飘动时,仿佛听见美人轻声感叹:人生难得这样的良宵。特别是点明美人来自楚地,更添一份神秘清幽的气质。

下片转向庭院景色,月光下的芍药花娇羞欲睡。美人用轻纱擦拭秋海棠,吩咐侍女收拾夜合花,这些日常动作被写得极具诗意。"月波堪舀"的想象尤为精妙,把月光比作可以舀取的水波。最后词人感叹:这样的美景连画笔都难以描摹,提笔作画反而更添愁绪。

全词像一组电影镜头:从室内烛光切换到月下美人,再转到庭院花草,最后定格在凝望月色的沉思。通过光影变化、动作细节和内心独白,把寻常的闺阁生活升华成了永恒的艺术瞬间。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美景易逝"的淡淡惆怅,让整首词在柔美中带着一丝忧伤。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