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邓真人遗址

三千功满仙升去,留得山前旧隐基。但见白云长掩映,
不知浮世几兴衰。松稍风触霓旌动,棕叶霜沾鹤翅垂。
近代无人寻异事,野泉喷月泻秋池。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得道仙人(邓真人)飞升后留下的隐居旧址,通过自然景物的永恒与人间兴衰的对比,传递出超脱尘世、时间无情的意境。

前两句说邓真人修炼圆满后飞升成仙,只留下山前的隐居旧址。这里用"三千功满"强调修行的艰辛漫长,"仙升去"则给人轻盈飘逸的仙家印象。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自然画面形成强烈对比:白云永远掩映着山居,而人间已不知经历了多少朝代更替。松树梢头风吹动,像仙人仪仗的彩旗在飘;棕榈叶上沾满白霜,像仙鹤垂下的翅膀。这些比喻把静止的景物写活了,让读者仿佛看到仙人飞升时的场景。

最后两句发出感慨:现在已没人来探寻这些仙迹了,只有野泉在月光下流淌,在秋池中激荡。这"野泉喷月"的意象既美丽又寂寥,暗示着修仙传说正逐渐被世人遗忘。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时空交错感——自然景物永远那么美,而人间早已物是人非。通过一座荒废的修仙遗址,诗人让我们思考:在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类的兴衰得失又算什么呢?这种超脱的视角,正是这首诗最珍贵的部分。

王元

生卒年不详。字文元,桂州(今广西桂林)人。隐居不仕,与翁宏、廖融、李韶等友善。后入宋。《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著录《拟皎然十九字》一卷,其中称此书为“正字王元撰”,盖为二人。王元工诗,所作《登祝融峰》、《赠廖融》二诗,俱为人所称。后终于长沙。事迹见《十国春秋》卷七五、《诗话总龟》前集卷一〇。《全唐诗》存诗5首、断句1联。《全唐诗外编》补句2联,其中一联又作廖凝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