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风泾

雨馀新绿涨横塘,红板桥边矮粉墙。
知是清明时节到,秋千一架傍垂杨。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春日图景,语言清新自然,读来仿佛能闻到雨后泥土的芬芳。

前两句写雨后景色:池塘因为刚下过雨,水位上涨,岸边草木显得更加青翠。红木板桥边,有一道低矮的粉墙。这里用"新绿"和"红板"形成色彩对比,画面鲜活。"涨"字用得巧妙,既写水位变化,又暗含春天万物生长的气息。

后两句点明时节:看到这样的景象,就知道清明时节到了。一架秋千静静地靠在杨柳树下,垂下的柳枝轻轻摆动。这里没有直接写人,但秋千让人联想到少女们嬉戏的身影,垂杨更添几分柔美。诗人通过"知是"二字,把自然景物和节气联系起来,显得格外亲切。

全诗就像一张明信片,用简练的笔触捕捉了清明时节的典型画面:雨后初晴、小桥流水、粉墙秋千、杨柳依依。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把江南春天的温润柔美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最后秋千与垂杨的组合,既静态又充满动感,让人感受到春天里那份闲适与生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