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春 闹蛾

雾翅烟须,向云窗斗巧,宫罗轻剪。
翩翩鬓影,侧映宝钗双燕。
银丝蜡蒂,弄春色、一枝娇颤。
谁网得、金玉飞钱,结成翠羞红怨。
灯街上元又见。
闹春风簇定,冠儿争转。
偷香傅粉,尚忆去年人面。
妆楼误约,定何处、为花留恋。
应化作、晓梦寻郎,采芳径远。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的是元宵节时女子头戴闹蛾(一种蝴蝶形状的头饰)的娇美姿态,以及由此引发的相思之情。

上片用细腻的笔触描写闹蛾头饰的精巧美丽。开篇说闹蛾的翅膀像云雾般轻盈,触须纤细如烟,女子们戴着它在窗前比美。这些头饰用轻薄的宫罗裁剪而成,戴在鬓边时,影子映衬着发钗上的双燕装饰。银丝缠绕的蜡制花蒂(闹蛾的底座),让整个头饰像春枝上的花朵般娇媚颤动。最妙的是"金玉飞钱"的比喻——闹蛾上装饰的珠宝像被网住的金玉钱币,这些华美装饰反而让女子脸上浮现含羞带怨的红晕。

下片转入元宵灯会的热闹场景。春风中,女子们转动着头冠上的闹蛾争奇斗艳。"偷香傅粉"写女子精心打扮,却因想起去年相约之人而走神。后六句是全词最动人的部分:女子因爽约而自责,猜想对方此刻正在何处赏花;结尾突发奇想,说自己的相思之情应该化作晨梦,沿着开满鲜花的小路去远方寻找情郎。这个浪漫的想象把女子隐秘的思念写得既含蓄又深情。

全词最精彩的是对"闹蛾"这个小小饰品的极致描写,通过它既展现了元宵佳节的热闹,又自然引出女子婉转的心事。词人用"娇颤"、"翠羞红怨"等鲜活的词语,把静态的头饰写得活灵活现,最后又巧妙地将物与人、景与情融为一体,让一件普通首饰承载了丰富的情感。

张翥

张翥(1287~1368) 元代诗人。字仲举,晋宁(今山西临汾)人。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张翥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