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父吟

朝上泰山,郁何盘盘。
崩崖嶭嵥,石齿斓斑。
虺蛇横树,虎豺当关。
憭哉慄慄,曷以盘桓(一解)。
暮上泰山,白日西匿。
前有榛莽,后有鬼蜮。
道险天寒,饥不得食。
欲见云君,何由可得(二解)。
泰山巍巍,鲁邦所宗。
智矣齐相,七国之雄。
二桃何甘,以杀三士。
惟其忍心,嗟嗟晏子(三解)。
虞罗藏机,蜂虿致毒。
尔口虽微,惨惨戈戟。
屈公问天,贾生吊水。
嗟嗟晏婴,实为祸始(四解)。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名为《梁父吟》,是诗人通过对泰山的描绘和思考,寄寓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感慨。让我们一步步来理解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第一部分:登山的艰难与恐惧

诗歌开始描述了诗人清晨时分登上泰山,看到泰山的雄伟景象,但同时也感受到山中环境的险峻和恐怖。山石嶙峋,悬崖峭壁,还有毒蛇和野兽当道。诗人感到恐惧和不安,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逗留太久。

第二部分:晚上的恐惧与孤独

到了傍晚时分,诗人继续登山,天色渐暗,四周都是茂密的灌木丛和不知名的生物。山路十分艰险,天气寒冷,连食物都难以找到。诗人希望能见到传说中的神仙,但似乎无法实现这一愿望。

第三部分:历史的反思

诗人提到了齐国的宰相晏婴。晏婴是一位智者,但在处理事情上却显得有些残忍。他用两个甜桃来杀掉三位贤士,彰显了他的智慧,但也让诗人感叹他的残忍。晏婴的故事在这里成为诗人反思的焦点,表达了对用计谋操控他人的行为的批评。

第四部分:对道德与命运的思考

最后一部分诗人引用了虞罗藏机、蜂虿致毒等比喻,强调即使是看似微小的事物,也可能带来巨大的伤害。诗人反思屈原的《天问》和贾谊的《吊屈原赋》,表达了对天道和命运的疑惑与感叹。诗人引用晏婴的故事,旨在感叹晏婴虽智慧但最终成为了祸害的开端,暗示了掌权者的决策常常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泰山的描绘,结合历史人物和事件,表达了诗人对人性、智慧和道德的深刻思考。诗人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和险峻,还通过历史人物的故事,揭示了权力运作背后的复杂性和道德的难题。

张时彻

(1500—1577)浙江鄞县人,字维静,一字九一,号东沙。受业于族子张邦奇,治程朱学。嘉靖二年进士。历官福建、云南、山东、湖广、四川,所至有政绩,终官南京兵部尚书。五十三岁罢官里居。寄情文酒而不忘用世之志。有《明文范》、《善行录》、《救急良方》、《芝园定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