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二首 其二

小雨濛濛润土膏,谷风习习不惊条。
晨烟半湿低平野,春水初生没断桥。
已见鹅黄匀柳麦,更看檀紫上榆椒。
从今乐事知相继,栉比云平看陇苗。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雨田园图景,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气息。

开头两句写春雨和风的状态:细雨轻柔地滋润着土地,和煦的春风轻轻吹拂着树枝,没有惊扰到枝条的安宁。这里用"濛濛"形容雨的细密,"习习"表现风的轻柔,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和。

中间四句是精彩的画面描写:晨雾笼罩着平坦的原野,春水上涨漫过了断桥。柳树和麦田已经泛出嫩黄色,榆树和花椒树也开始绽放紫红色的花朵。诗人通过"鹅黄"和"檀紫"两种颜色对比,生动展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丰收的期待:从现在开始,快乐的事情会接连不断,看着田地里整齐的禾苗像梳子齿一样排列,一直延伸到天边的云彩处。这里用"栉比"形容禾苗的整齐,用"云平"表现田野的广阔,展现了农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全诗最大的特点是善于捕捉细节,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春雨中各种景物的变化,展现了春天特有的生机与活力。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含蓄地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丰收的期盼。

冯延登

冯延登(1175年—1233年),字子骏,号横溪翁,吉州(今山西吉县)人。金章宗承安二年(1197年)中进士。贞祐二年(1213年),担任河中府判官、兼任尚书省左右司员外郎。兴定五年(1221年),进入国史院担任编修官,任太常博士。元光二年(1223年),管理登闻鼓院,兼任翰林修撰。在正大八年(1232年),与元议和时被监押,天兴元年(1232年)被释放,任祭酒,后又任吏、礼二部侍郎。天兴二年(1233年),汴梁被元军围困,冯延登出逃时被元军抓获,投井自杀,卒年五十八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