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弓
弃置复弃置,弃置何足讶。
矫矫七札弓,闲寄北檐挂。
正如游宦子,力倦得休暇。
朝夕蒙坌煤,偃蹇卧牖下。
又如废将军,解兵返田舍。
第恐髀生肉,不虑拜而蓌。
锡周可开王,赉晋曾定霸。
彼美养繇基,春秋名善射。
一矢应弦飞,凭仗乌号柘。
今年泮中献,明年郊外祃。
壮士谁穿杨,猿臂执其弝。
杀气从西来,萧萧入窗罅。
暗闻霹雳声,韣里鸣长夜。
矫矫七札弓,闲寄北檐挂。
正如游宦子,力倦得休暇。
朝夕蒙坌煤,偃蹇卧牖下。
又如废将军,解兵返田舍。
第恐髀生肉,不虑拜而蓌。
锡周可开王,赉晋曾定霸。
彼美养繇基,春秋名善射。
一矢应弦飞,凭仗乌号柘。
今年泮中献,明年郊外祃。
壮士谁穿杨,猿臂执其弝。
杀气从西来,萧萧入窗罅。
暗闻霹雳声,韣里鸣长夜。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以一张被闲置的强弓为切入点,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层层递进的描写,展现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无奈与不甘。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1. 闲置现状(前12句) 用"被反复丢弃的弓"比喻怀才不遇的人。就像疲惫的游子需要休息、退役的将军回归田园,这张能射穿七层铠甲的强弓("矫矫七札弓")只能挂在屋檐下积灰。这里用"髀生肉"的典故(指久不骑马大腿长肉),暗示英雄失去用武之地的焦虑。
2. 辉煌往昔(中间8句) 突然转折,回忆这张弓的光辉历史:周朝用它开疆拓土("锡周可开王"),晋国靠它成就霸业("赉晋曾定霸")。就像神射手养由基(春秋著名射手)使用的"乌号柘"(传说黄帝用的神弓名),它曾在祭祀、战争中大显身手。
3. 壮志难酬(最后6句) 现实与理想形成强烈反差:虽然弓弦仍能发出霹雳般的声响("暗闻霹雳声"),却只能在弓袋里彻夜鸣响。结尾"杀气从西来"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英雄虽被闲置,却始终保持着随时准备战斗的锐气。
全诗妙在: - 用"积灰的弓"这个具体意象,代替直白的怀才不遇感慨 - 今昔对比强烈,闲置现状与辉煌历史的穿插让人唏嘘 - 结尾留下开放想象,弓在长夜中的鸣响暗示英雄随时准备重返战场
这种借物抒怀的手法,比直接说"我很有才华但没被重用"要深刻动人得多。现代读者也能从中感受到:有价值的事物不该被埋没,真正的才能终会等到发光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