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横塘 辛未惊蛰,金陵书感

断云心远,丝雨梦轻,晚来飞电虚掣。
殿角春雷,合皂出、憎寒羞热。
严鼓欺花,冷烟笼水,坏陵弹雪。
认零金剩粉,乍澹翻浪,人天恨、空悲切。
都言雁足无凭,甚烹鱼溉釜,也误珰札。
嫩约钿车,难领略、郊游风物。
更谁与、调莺剪燕,染柳熏桃斗春色。
漫动愁吟,背人含泪,捻丁香千结。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于辛未年惊蛰时节(春天),地点在金陵(南京)。作者通过描绘春雨惊雷的天气,抒发了自己孤独惆怅、郁郁不得志的心情。

上片写景: 开篇用"断云""丝雨""飞电"勾勒出春天阴晴不定的天气,暗示心情的起伏。"殿角春雷"写雷声在宫殿角落炸响,既写实景又暗喻某种压抑感。"憎寒羞热"四字精妙,写出春天乍暖还寒时人们穿衣的尴尬,也暗指自己处境的不如意。后几句用"欺花""笼水""弹雪"等意象,描绘出一幅冷清萧瑟的春景,暗示美好事物被摧残。

下片抒情: "雁足无凭"用鸿雁传书的典故,写书信难通、音讯断绝的孤独。"嫩约钿车"写原本约好乘车郊游,却因心情低落而无法享受春光。最后几句直抒胸臆:无人相伴赏春的寂寞,只能独自含泪,把愁绪像打结的丁香花一样紧紧缠绕。

全词特色: 1. 善用矛盾修辞:"憎寒羞热"写穿衣尴尬,"欺花""弹雪"写美好被摧残 2. 意象密集:云、雨、雷、花、柳、莺、燕等春天意象层层堆叠 3. 情感递进:从景物描写到直抒胸臆,愁绪越来越浓 4. 用典自然:"雁足""烹鱼溉釜"等典故融入日常描写中

这首词把春天常见的景物与个人愁绪完美结合,让读者在细雨惊雷中感受到作者深深的孤独与无奈。特别是结尾"捻丁香千结"的细节,把无形的愁绪化作有形的动作,令人印象深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