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砧
秋将就夜半,寒信怯无衣。
清砧新弄响,愁绪倍调饥。
悲霜啼颊润,怨露夕妆稀。
袅袅腰如束,瘦影月光依。
懒扑流萤扇,暗壁凄伊威。
缝裳渐无月,徒寄远心微。
金锁遥天合,开时客泪肥。
风吹不到地,愿逐白云飞。
清砧新弄响,愁绪倍调饥。
悲霜啼颊润,怨露夕妆稀。
袅袅腰如束,瘦影月光依。
懒扑流萤扇,暗壁凄伊威。
缝裳渐无月,徒寄远心微。
金锁遥天合,开时客泪肥。
风吹不到地,愿逐白云飞。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秋夜思念远方亲人的孤独与哀愁。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刻画,展现了深闺女子内心的寂寞与期盼。
开篇"秋将就夜半"点明时间——深秋的午夜,寒气逼人却"无衣"可添,暗示生活困顿。接着用"清砧"(捣衣声)这个典型意象,既写实又象征,捣衣声勾起她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使本已饥饿的身体更觉"调饥"(极度饥饿)。
中间八句用一系列凄美意象勾勒女子形象:她因思念流泪使面颊湿润("啼颊润"),因无心梳妆使晨露显得稀少,纤细的腰肢仿佛一束丝线,瘦弱的身影与月光相依。她懒于扑打流萤,任由它们在扇边飞舞,墙壁上爬行的土鳖("伊威")更添凄凉。夜深缝衣,连月光都渐渐消失,只能将微弱的思念寄托远方。
结尾四句情感升华:像被"金锁"锁住的天空,开锁时(或许指重逢时)泪水将如雨下。最后发出深情告白:愿化作一缕轻风,追随白云飞到亲人身边。全诗以秋夜捣衣声为引,将女子孤寂、思念、期盼的复杂心绪,通过月光、瘦影、流萤等意象娓娓道来,展现了古代女性含蓄而深沉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