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春淮晚步

朱栏人倚,绿水舟横,销魂只有秦淮。
暮雨朝云,让谁点缀阳台。
长堤柳枝渐绿,似佯羞、乱颤瑶钗。
愁未遣,又眉弯新月,暗逐人来。
知否城闉将晚,过钿车偏送,塘外轻雷。
障面飞花,纱窗幂雾疑开。
游鱼翠澜漫搅,且勾留、衫影徘徊。
春自远,背东风、香沁碧苔。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声声慢 春淮晚步》描绘的是春日傍晚在秦淮河畔散步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细腻的春愁和朦胧的美感。

上片从静态画面切入:朱红栏杆边有人倚靠,绿水上有小舟横泊,开篇就勾勒出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致。"销魂只有秦淮"一句点明地点,也暗示这里承载着太多令人心醉又心碎的故事。"暮雨朝云"借用巫山神女的典故,暗喻转瞬即逝的美好,而"长堤柳枝"的描写尤为生动——新绿的柳枝像害羞的少女,发钗般轻轻颤动,这个拟人手法让春柳瞬间有了灵动的生命力。最后"眉弯新月"的比喻很巧妙,将新月比作愁眉,月亮升起时,仿佛愁绪也悄悄跟来了。

下片转入动态场景:城门将闭的傍晚时分,华美马车驶过,车轮声像远处轻雷。这里"钿车"(装饰华美的车)与"轻雷"的联想很新颖,把视觉听觉打通了。接着写飞花扑面、纱窗透雾的朦胧感,再转到水中游鱼搅动绿波的细节,这些都在表现春天特有的鲜活气息。最后"春自远"三句最耐人寻味——虽然东风已渐渐远去,但青苔里还沁着花香,暗示春天即将逝去,但余韵犹存。

全词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栏杆舟影的静景,到柳枝颤动的特写,再到车马过街的移动画面,最后落在青苔香痕的细节上。通篇没有直抒胸臆,但通过"销魂"、"佯羞"、"愁未遣"这些词眼,让读者能感受到主人公那种淡淡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春日闲愁。最妙的是结尾处,不说自己舍不得春天,却说春天把香味留在青苔里不肯走,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庄棫

庄棫(1830——1878 ),字中白,一字利叔,清代词人,学者,号东庄,又号蒿庵。丹徒人,生于道光十年(1830)。光绪四年(一八七八)卒。享年四十九岁。著有《蒿庵遗稿》,词甲、乙稿及补遗附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