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段著作山居呈诸同志三首次本韵

香花怀道侣,巾舄立双童。解印鸳鸿内,抽毫水石中。
履温行烧地,衣赤动霞风。又似朝天去,诸僧不可同。
官辞中秘府,疏放野麋齐。偃仰青霄近,登临白日低。
折腰窥乳窦,定足涉冰溪。染翰挥岚翠,僧名几处题。
暂收丹陛迹,独往乱山居。入雪知人远,眠云觉俗虚。
足垂岩顶石,缨濯洞中渠。只见僧酬答,新归绝壑书。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宦离职后隐居山中,过着与世隔绝、自由自在生活的场景。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述,展现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诗中的意象和比喻

1. 香花怀道侣,巾舄立双童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离开官场后,他怀念着志同道合的朋友,身边有童仆陪伴,象征着一种平静和谐的生活。

2. 解印鸳鸿内,抽毫水石中 “解印”是说诗人辞去了官职,“鸳鸿”是指朝廷中的官员,这里比喻他从官场的纷扰中解脱出来,在自然中挥毫泼墨,享受写作的乐趣。

3. 履温行烧地,衣赤动霞风 这两句描述了诗人行走于温暖的土地上,衣服在霞光中随风飘扬。这里既表现了山居生活的安逸,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一种超脱与自由。

4. 又似朝天去,诸僧不可同 “朝天”这里可以理解为朝向天际,诗人表示自己仿佛又一次回到天际,展示了他远离尘嚣,与世无争的心态。同时,也表达了自己隐居生活与普通僧侣的不同之处。

山居的自由与宁静

5. 官辞中秘府,疏放野麋齐 诗人辞掉了官职,如同野麋般自由自在,表达了他渴望自由、不被束缚的生活态度。

6. 偃仰青霄近,登临白日低 “偃仰”指的是诗人悠闲地躺卧,享受着接近天空的宁静生活。而“登临”则是在高处俯瞰,感受到日出日落的壮丽景色。

7. 折腰窥乳窦,定足涉冰溪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在自然中探索的乐趣。他弯腰观察洞穴,踏过冰冷的溪流,展现了诗人探索未知的勇气和对自然的热爱。

8. 染翰挥岚翠,僧名几处题 诗人用笔描绘山中的翠绿景色,为僧侣题写名字,描绘了他在山中与僧侣们交往的场景。

诗人的内心世界

9. 暂收丹陛迹,独往乱山居 诗人暂时离开了皇宫的繁杂事务,独自前往山中居所,表达了他渴望远离喧嚣、寻求内心平静的愿望。

10. 入雪知人远,眠云觉俗虚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接受,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淡漠。他深入雪中,与世隔绝,感受到云的虚无缥缈,体现了他内心的超脱。

11. 足垂岩顶石,缨濯洞中渠 诗人垂足站在岩石顶上,用缨带在山洞中的溪流中洗涤,展现了他与自然的亲近和身心的纯净。

12. 只见僧酬答,新归绝壑书 最后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山中与僧侣们的交流,以及他在山洞中开始写书的情景,表达了他希望过上隐居山林、潜心写作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辞官归隐后,享受山居生活的自在与宁静,表达了他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