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善游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译文及注释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
有个经过江边的人,看见一个人正拉着一个小孩要把他投到江里去,小孩吓得直哭。过江的人忙问这样做的原因,那人回答:“这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
方引:正带着,牵着。方,正在。引:带着,抱着。之:代词,指婴儿。善:擅长。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jù)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bèi)矣。
孩子的父亲虽然擅长游泳,这个小孩难道也立即会游泳吗?这样处理事情,肯定是谬误的啊!
岂:难道。遽急:立即。过于江上:经过江边。以此任物:用这种观点来对待事物。任,对待。任物:对待事物。以:用。 悖:违反。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有个经过江边的人,看见一个人正拉着一个小孩要把他投到江里去,小孩吓得直哭。过江的人忙问这样做的原因,那人回答:“这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

孩子的父亲虽然擅长游泳,这个小孩难道也立即会游泳吗?这样处理事情,肯定是谬误的啊!

注释
善:擅长。
方引:正带着,牵着。方,正在。引:带着,抱着。
之:代词,指婴儿。
岂:难道。
遽急:立即。
过于江上:经过江边。
以此任物:用这种观点来对待事物。任,对待。任物:对待事物。以:用。
悖:违反。

创作背景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21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在公元前221年写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前夜。

故事

父善游讲述的是古代有个经过江边的人,看见一个人正带着一个小孩想把他投到江里,小孩吓得直哭。这人问他原因,那人回答:“这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孩子的父亲虽然擅长游泳,这个小孩难道也立即会游泳吗? .用这种观点对待事物,也一定是违反常理的。

故事告诉我们,知识与技能是无法遗传的。一个人单纯强调先天智力和体能因素的作用,而忽视后天刻苦学习的重要性,那是幼稚可笑的。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人路过江边,看见另一个人正要把小婴儿扔进江里,婴儿吓得大哭。路人问为什么这么做,那人回答:“因为这孩子的爸爸很会游泳。”

荒谬的逻辑: 爸爸会游泳,不代表孩子天生就会。这种想法就像认为“厨师的孩子一定会炒菜”“运动员的孩子生下来就能跑马拉松”,完全忽略了后天的学习和成长规律。

背后的道理: 1. 经验不能直接遗传:父母的技能需要亲自教给孩子,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孩子“自动继承”。 2. 脱离实际的危害:用僵化的思维处理问题(比如“因为爸爸行,所以孩子一定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就像硬把婴儿丢进水里,只会酿成悲剧。

现代启示: - 教育孩子要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 - 工作中也别迷信“老经验”,新人需要培养,不能直接套用前辈的标准。 - 任何事都要具体分析,盲目套用条件(比如“虎父无犬子”)容易翻车。

精妙之处: 作者用极端例子(扔婴儿下水)戳破常见思维误区,让人瞬间看清这种逻辑的荒唐,比讲大道理更有冲击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