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酒泉忆杜陵别业

昨夜宿祈连,今朝过酒泉。
黄沙西际海,白草北连天。
愁里难消日,归期尚隔年。
阳关万里梦,知处杜陵田。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描述一个人离开酒泉,回忆起在杜陵的别业(别墅或农庄)的情景。接下来我会逐句分析这首诗,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

1. “昨夜宿祈连,今朝过酒泉。” 这两句描述了诗人前一晚在祈连住宿,今天早晨离开了那里,继续前行到了酒泉。可以理解为诗人旅途中的一晚,他经过了许多地方,来到了酒泉这个新的地点。

2.“黄沙西际海,白草北连天。” 这两句描绘了壮观的自然景色。“黄沙西际海”描述了西边沙漠的景象,沙漠与海的边界交接。“白草北连天”则描述了北方广阔的草原与天空相连的景象。这两句诗展示了诗人旅途中所见的壮丽景色。

3.“愁里难消日,归期尚隔年。”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愁里难消日”说明诗人内心充满了忧愁,无法消磨时光。“归期尚隔年”则暗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归期的期盼,但他可能还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才能回到家乡。

4.“阳关万里梦,知处杜陵田。” 这两句诗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对家乡的向往。“阳关万里梦”中的“阳关”是古代边塞的代名词,这里可能指代了诗人所处的边远地区。“万里梦”表达了他对远方的思念和对家乡的梦想。“知处杜陵田”则直接点明了他思念的地方是杜陵的农田,也就是他的家乡或别业。

整首诗通过描述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展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远方的向往。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内心世界。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