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山寺

升山自古道飞来,此是神功不可猜。气色虽然离禹穴,
峰峦犹自接天台。岩边折树泉冲落,顶上浮云日照开。
南望闽城尘世界,千秋万古卷尘埃。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神奇的山寺景观,充满神话色彩和自然之美。

开头两句就点出这座山寺的神奇来历——传说它是从别处飞来的,这种超自然现象让人无法用常理解释。这种开篇方式立刻抓住了读者的好奇心。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自然画面展现山寺的环境:虽然山体已经离开了大禹治水的遗迹(禹穴),但山势依然高耸入云,仿佛能连接到更远的天台山。这里通过"离禹穴"和"接天台"的对比,既写出山的地理位置,又赋予它神话色彩。

最精彩的是对山间景物的动态描写:山岩边的树木被泉水冲断,山顶的浮云在阳光照射下散开。这两个画面一俯一仰,一动一静,用最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山间的生机与变化。

结尾两句突然把视线拉远,从高山俯瞰尘世:南望福州城,只见尘世纷扰,而这座山寺却超然物外,仿佛能永远保持纯净。这里用"尘世界"和"卷尘埃"形成巧妙呼应,暗示世俗的喧嚣终将如尘埃般消散,而山寺的宁静却能长存。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诗人用质朴的语言,把一座普通的山寺写得如此神奇脱俗。通过对比山寺的永恒和尘世的变迁,表达了对超然境界的向往。这种将神话传说、自然景观和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的写法,让诗歌既有画面感,又引人深思。

周朴

周朴(?—878),字见素,一作太朴,福州长乐人。【《全唐诗》作吴兴(今湖州)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年不详,卒于唐僖宗乾符五年。工于诗,无功名之念,隐居嵩山,寄食寺庙中当居士,常与山僧钓叟相往还。与诗僧贯休、方干、李频为诗友。周朴,唐末诗人,生性喜欢吟诗,尤其喜欢苦涩的诗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