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春时•日长

半窗阁绣,幺弦罢曲,漫火馀香。玉人此际,妆成无事,才觉日初长。

银骢何处,等閒嘶过红墙。莺簧吹转,柳绵飞起,尽日好思量。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庆春时•日长》描绘了一个春日慵懒闲适的午后场景,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传递出淡淡的相思之情。

上片像一组慢镜头:绣了一半的窗边刺绣被搁置,琴弦停止了拨动,熏香将尽未尽的烟缕缓缓飘散。一位精心打扮的女子突然发现,原来春天的白昼已经悄悄变长了——这个细节既点明时节(春分前后昼长夜短),又暗示她独处时的百无聊赖。

下片镜头转向户外:不知何处传来骏马的嘶鸣,声音随意地越过红墙。黄莺的鸣叫像吹奏乐器般婉转,柳絮随风飞舞,这些春日特有的动态景物,与女子静止的室内画面形成对比。最后"尽日好思量"道破主题:原来这一整天的闲散时光里,她都在默默思念着某个人。

全词妙在"不写之写":不提"相思"二字,却用停止的针线、闲置的琴弦、消磨的熏香、突然注意到的白昼长度,以及被外界声响触动的情绪,层层递进地烘托出女子内心的情思。春天的生机与独处的寂寥形成微妙反差,让这份含蓄的思念更显动人。

董以宁

董以宁(约公元一六六六年前后在世),字文友,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市)人,清代初期诗人。性豪迈慷慨,喜交游,重然诺。明末为诸生。少明敏,为古文诗歌数十万言,尤工填词,声誉蔚然。与邹只谟齐名,时称“邹董”。又与陈维崧及只谟有才子之目。著有《正谊堂集》和《蓉度词》。其中《蓉度词》中大量的“艳体词”作品又尤为学界所争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