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乐 题曹侍郎寄愁集
绣虎惊才,看老去填词,惜香还又。
银筝低按,绝胜当年秦柳。
也终是、家令情多,把晓鸿夜鹤,绿窗题就。
且听斑管,分付笛床歌袖。
霜华最怜镜里,况文园病渴,洛阳人瘦。
禁他梁尘乍起,风吹红豆。
惹新愁、旧愁都有,拚一饮、须倾一斗。
兴复不浅,坐塞月、南楼如昼。
银筝低按,绝胜当年秦柳。
也终是、家令情多,把晓鸿夜鹤,绿窗题就。
且听斑管,分付笛床歌袖。
霜华最怜镜里,况文园病渴,洛阳人瘦。
禁他梁尘乍起,风吹红豆。
惹新愁、旧愁都有,拚一饮、须倾一斗。
兴复不浅,坐塞月、南楼如昼。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是写给一位叫曹侍郎的朋友,主题围绕"愁"字展开,用音乐、饮酒等意象生动展现了文人雅士的愁绪。
上阕开篇用"绣虎"(比喻才华横溢)赞美曹侍郎的文采,说他虽然年纪大了还在填词,但作品比宋代著名词人秦观、柳永还要出色。"家令情多"暗示他像汉代才子司马相如一样多情善感,把清晨的鸿雁、夜晚的鹤鸣都写进词里。后四句描写音乐场景:用斑竹笔管(斑管)写词,让歌女们用笛子伴奏演唱。
下阕转入更深沉的愁绪描写。先写镜中白发(霜华)让人感伤,再用司马相如患糖尿病(文园病渴)和贾谊被贬洛阳的典故,暗示曹侍郎也遭遇仕途不顺。"梁尘乍起"形容歌声嘹亮震落屋梁灰尘,"红豆"象征相思,这些音乐和意象都勾起了新旧愁绪。最后用豪饮解愁的洒脱作结:干脆喝个痛快(一饮一斗),趁着月光明亮(南楼如昼),像东晋庾亮那样登楼赏月,暂时忘却烦恼。
全词妙在将文人雅趣(填词、音乐、饮酒)与深沉愁绪完美结合,既展现了曹侍郎的才华,又表达了对人生际遇的感慨。用历史典故和自然意象来抒情,愁而不哀,反而透着一股文人特有的洒脱气质。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