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颍亭汎舟寄阳翟诸友
十月冬气寒,清霜殒群木。
轻舟汎颍水,微风吹野服。
信流不知还,石艇横老玉。
苔花锦斓斑,悬溜珠䍡𦌉。
颇离廛市杂,倒泻轩裳俗。
岁月今几何,春草萋以绿。
怀归剧饥渴,仰羡双飞鹄。
矫首九山云,迢迢伤远目。
轻舟汎颍水,微风吹野服。
信流不知还,石艇横老玉。
苔花锦斓斑,悬溜珠䍡𦌉。
颇离廛市杂,倒泻轩裳俗。
岁月今几何,春草萋以绿。
怀归剧饥渴,仰羡双飞鹄。
矫首九山云,迢迢伤远目。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寒冬十月乘船游颍水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沉醉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开篇用"十月冬气寒"直接点明时令,清霜让树木凋零,营造出萧瑟氛围。但随后笔锋一转,写轻舟泛水、微风拂衣的惬意,形成冷暖对比。随着小舟顺流而下,作者看到横陈水中的石艇像老玉般温润,岩壁上的苔花斑斓如锦,山泉像珍珠串般垂落。这些细腻的比喻让普通山石泉水变得生动珍贵。
中间部分写这种自然野趣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纷扰,卸下世俗身份。但随即笔调转为感伤——看到春草返绿,惊觉时光流逝。最后用"饥渴"形容思归之切,仰望飞鸟时,视线却被九重山外的云层阻断,这个画面既写实又象征思而不得的惆怅。
全诗就像一段流动的山水画卷:从出发时的轻快,到中途的沉醉,再到归途的怅惘。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玩得越开心就越想家"的复杂心情,以及用家常比喻(如把石头比作老玉)让山水变得亲切的写法。
李献能
(1190—1232)河中人,字钦叔。苦学博览,尤长于四六文。宣宗贞祐三年进士第一。授应奉翰林文字,在翰苑凡十年,迁修撰。哀宗时,充河中帅府经历官。蒙古兵破城,奔陕州,权左右司郎中,兵变遇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