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竹诗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合璧事类别集五十四。)。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咏竹诗》虽然只有短短两句,却道出了竹子的精神内核和诗人的感慨。

第一句"无人赏高节"说的是竹子虽然长得高大挺拔,但很少有人真正欣赏它的这种品格。这里的"高节"既指竹子实际长得高,也暗指它高尚的节操。就像生活中,真正品德高尚的人往往不被注意。

第二句"徒自抱贞心"更进一层,说竹子只能孤独地坚守着自己纯洁的本心。"徒自"二字透露出无奈,"贞心"则点明竹子内在的坚贞品格。这就像现实中那些默默坚持原则、不随波逐流的人。

整首诗用竹子比喻君子,写出了有德之人不被理解、却依然坚守本心的孤独与高贵。诗人没有直接赞美竹子,而是通过"无人赏""徒自"这样的字眼,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遗憾,反而更突出了竹子的可贵。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诗的魅力所在。

沈约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