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捕鱼图

江水生,江月起,青帘白舫江风驶。
江头老翁披短蓑,独泛江心羡鱼美。
大张一网罗群鱼,群鱼涌出清江里。
勇者伤于钩,贪者伤于饵。
起者如浮瓜,落者如沉李。
散者如疏星,合者如聚蚁。
蜷者如弱弓,掷者如强矢。
入者困而怒,出者跃而喜。
动者舞惊涛,静者潜芳芷。
大者三尺五尺长,小者七寸八寸止。
老翁一纵仍一擒,网大鱼多莫之纪。
须臾捲尽千顷波,势及冯夷也披靡。
我闻董生尝有言,羡治羡鱼同一理。
今开此卷披此图,乃知此工真画史。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清江捕鱼景象,用优美的语言展现了捕鱼的全过程和渔民的技艺。

开头几句描绘了清江的美丽景色:江水潺潺,江月升起,白色的船帆在江风中飘扬。江头有一个老渔翁,披着短蓑衣,独自在江心泛舟,非常羡慕江中的鱼儿。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老渔翁捕鱼的场景。他撒下大网,鱼儿纷纷涌出,如同浮在水中的瓜和沉在水底的李子。鱼儿散开时像星星一样分散,聚拢时又像蚂蚁一样紧密。有的鱼蜷缩着像弓,有的鱼跃出水面像强射的箭。鱼儿进入网中时会挣扎并愤怒,而跳出水面时则欢快地跳跃。有的鱼在水中激荡,激起惊涛骇浪,而有的鱼则静静地潜藏在芳香的水草中。

接着,诗中描述了捕到的鱼的大小各异,有的鱼长达三尺五尺,有的则只有七寸八寸,摘取这些鱼的过程如诗如画。老渔翁捕鱼时的动作迅捷熟练,网张得大,捕到的鱼多到数不清。

最后,诗人提到古代的董仲舒说过“羡鱼不如得鱼”的道理,意思是希望得到比羡慕更重要。通过这幅画卷和图景,诗人认为,老渔翁捕鱼的画面不仅是一幅美丽的画,也是一幅生动的“画史”,展示了渔民的卓越技艺。

整首诗词通过对捕鱼场景的细致描绘,展现了渔民的智慧和捕鱼过程的生动有趣,同时也寓意了通过实际行动去获取比单纯的羡慕更加重要。

邹智

邹智(1466—1491)字汝愚,号立斋,又号秋囦,四川合州(今重庆市合川)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熹宗天启初年,追谥“忠介”。十二岁能文,家贫,读书焚木叶继晷者三年。成化二十二年(1486)乡试第一,即有志擿奸发伏。曾上书明宪宗,建议亲贤良,疏宦官,罢浮冗而广求风节之臣,考经史之义理而明圣学。邹智至广东,闻理学陈宪章讲学于新会,乃往受业,自此学益精深。弘治四年(1491)因病卒于官,年仅二十六岁。熹宗天启初年,追谥“忠介”。邹智诗文多发于至性,不加修饰。撰有《立斋遗文》五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