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声碎(南浦送别自度腔)

津馆贮轻寒,脉脉离情如水。东风不管,垂杨无力,总雨颦烟寐。栏干外。怕春燕掠天,疏鼓叠、春声碎。
刘郎易憔悴。况是恹恹病起。蛮笺漫展,便写就新词,倩谁将寄。当此际。浑似梦峡啼湘,一寸相思千里。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春天里的一场离别,情感细腻动人,像一部微电影一样把离愁别绪拍成了画面。

上片(前八句)像一组空镜头: 开篇是驿站里飘着春寒,离别的情绪像水一样静静流淌。东风(春风)也不管人心情,自顾自地吹着,柳枝软绵绵地垂着,整个画面笼罩在烟雨朦胧中。忽然春燕掠过屋檐,远处传来断断续续的更鼓声——这些春天的声音都像被打碎了一样,听得人心烦。

下片(后八句)转到人物特写: 主角是个多病的刘郎(可能是作者自比),憔悴地靠在床边。他想写封情书,可铺开信纸写了新词,却发现根本没人能替他送信。这时候的心情,就像梦里听见三峡猿啼、湘江呜咽,一寸长的相思却隔着千里远。

全词妙在三个地方: 1. 把抽象的感情具象化:离愁是"脉脉如水",相思能测量出"一寸对千里"的距离。 2. 用声音制造氛围:更鼓声是"叠"着响的,燕鸣鼓声都"碎"了,连声音都带着情绪。 3. 反差手法:春天本应热闹,却写得清冷;想写信倾诉,却无人可寄,这种憋屈感特别真实。

就像我们现代人站在高铁站送别,明明周围人来人往,却觉得全世界只剩自己孤单一人,连手机消息提示音都显得刺耳——古人用"春声碎"三个字,就把这种心境说透了。

谭宣子

谭宣子,宋朝词人,生卒年不详,字明之,号全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