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金船 茶花
绿纱窗底幽姿喷,亸白花盈寸。
玉娥小剪明罗晕,递顾渚佳信。
檀心暗蹙,悄向胆瓶安顿。
最喜妆楼小撚,偏解春困。
茶娘家与春山近,雨过香成阵。
不知名处花尤俊,好傍人蝉鬓。
懊恼滇茶,长把红芳相混。
谁似伊行素雅,并没脂粉。
玉娥小剪明罗晕,递顾渚佳信。
檀心暗蹙,悄向胆瓶安顿。
最喜妆楼小撚,偏解春困。
茶娘家与春山近,雨过香成阵。
不知名处花尤俊,好傍人蝉鬓。
懊恼滇茶,长把红芳相混。
谁似伊行素雅,并没脂粉。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清新雅致的茶花图景,用生活化的比喻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茶花的独特魅力。
上片(前半部分)从细节入手:绿纱窗下,茶花洁白的花瓣像小巧的玉坠般低垂("亸白花盈寸"),花瓣上天然的纹路如同剪裁精致的罗纱("明罗晕")。这里把茶花比作传递春信的使者("顾渚佳信"),写它被轻轻插入花瓶时,花心微微收拢("檀心暗蹙")的生动情态。最妙的是写女子在闺房拈花闻香("妆楼小撚"),茶花的清香竟能驱散春日的倦意。
下片(后半部分)拓展空间:点明茶花生长在春山附近,雨后花香如阵。特别夸赞那些不知名的野茶花("不知名处花尤俊"),说它们素雅得适合点缀女子的鬓发。结尾用对比手法:常见的滇茶(红茶花)总是浓艳如火,反衬出眼前这种白茶的清雅脱俗——它不施脂粉("并没脂粉"),却自有一番天然风韵。
全词就像用文字给茶花拍特写:从花瓣纹理到花香效果,从插瓶姿态到鬓边装饰,通过日常生活的场景,把茶花"素雅"的特质写得可感可触。最后用"不擦脂粉"的比喻,既赞美了茶花的自然美,也暗含对朴素之美的推崇。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