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放生池碑

维书号心画,于以观厥德。
堂堂太师颜,忠义挺不屈。
怒张铁柱立,凛若骂蔡贼。
蚕头而虿尾,屋漏而壁拆。
岂事笔端求,要自心胸出。
心源傥匪正,马谩按图索。
君侯冰玉清,一点尘不入。
摆脱世缘尽,四壁无良物。
源清流应随,心同宁异迹。
前年镇霅城,清风贪者格。
人言政化明,如仕唐大历。
人言八法具,俨是浯溪刻。
卑栖小李掾,松茂悦见柏。
甚欲事洒扫,笔砚供洗涤。
官身类匏系,唯向清梦觌。
手拓鲁池碑,潢誊寄远驿。
既异裹苞苴,抑匪徒挂壁。
举目见颜公,英气耸辟易。
又若小子勤,祗庄常侍侧。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通过赞美颜真卿的书法和人品,表达了"字如其人"的核心思想。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书法与人格的关系 诗人开篇就点明"字是心灵的画作",颜真卿的楷书像铁柱般刚劲有力("怒张铁柱立"),这种书法风格正是他忠贞不屈人格的体现。诗中用"蚕头虿尾"(起笔圆润收笔锋利)、"屋漏痕"(自然渗透的墨迹)这些书法术语,生动说明好字不是刻意求工,而是从正直心胸自然流露。

2. 为官与修身的统一 后半段转向赞美收信人的为官清廉。用"冰玉清"形容其品行高洁,像唐代宗大历年间(政治清明的时期)的好官。特别提到他拓印颜真卿碑文不是为了附庸风雅,而是真心敬仰,暗示他和颜真卿一样做到了"字品、官品、人品"的统一。

3. 巧妙的双线结构 全诗明写书法艺术,暗写做人道理。前段以颜真卿书法为镜,后段以当代清官为证,通过"心正才能字正"这个朴素道理,把书法艺术、为政之道、个人修养串联成有机整体。最后"举目见颜公"的描写,让历史人物仿佛穿越时空与读者对话,增强了感染力。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用具体的书法特征(如铁柱般的笔画)来表现抽象的人格品质,让读者从可见的"字迹"联想到不可见的"心迹",深入浅出地阐明了艺术创作与道德修养的关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