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夜月

日落江城半掩门,城西斜眺已黄昏。
何人伸得披云手,错把青天捻一痕。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黄昏时分的江城夜景,语言生动形象,充满想象力。

前两句写实景:太阳落山后,江城的城门半掩着,诗人站在城西眺望,天色已经昏暗。这里用"半掩门"的细节暗示夜幕降临的静谧感,"斜眺"的动作则表现出诗人悠闲观赏的姿态。

后两句突然转入奇妙的想象:是谁伸出能拨开云层的大手,在青天上轻轻一捻,留下这一道弯弯的月痕?这里把新月比作"青天被捻出的一道痕迹",既形象又新颖。用"披云手"形容神秘的力量,让普通的月牙顿时充满神话色彩。

全诗妙在从日常景象中突发奇想,把常见的黄昏新月写得如此灵动有趣。诗人没有直接描写月亮,而是通过"捻青天"这个出人意料的比喻,让读者自己想象出夜空中那弯新月的模样。这种间接描写的手法,比直接写"天上挂着一弯新月"要高明得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苏福

苏福,潮阳(今广东惠来县)人。少孤,生有夙慧,八岁能属文,人呼为神童。洪武间举童子科,赴京,以年少,令有司护还。卒年十四。所著《秋风辞》、《纨扇行》,时皆称之。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有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