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花游
野亭话别,恨露草芊绵,晓风酸楚。怨丝恨缕。正杨花碎玉,满城雪舞。耿耿无言,暗洒阑干泪雨。片帆去。纵百种避愁,愁早知处。
离思都几许。但渐惯征尘,斗迷归路。乱山似俎。更重江浪淼,易沈书素。瞪目销魂,自觉孤吟调苦。小留伫。隔前村、数声箫鼓。
离思都几许。但渐惯征尘,斗迷归路。乱山似俎。更重江浪淼,易沈书素。瞪目销魂,自觉孤吟调苦。小留伫。隔前村、数声箫鼓。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两个人在郊外亭子里分别的场景,情感真挚动人,像一部用文字拍成的伤感电影。
开篇直接切入主题:清晨的野亭里,两个好友正在道别。草上沾满露水,晨风带着酸涩的味道,连环境都在帮他们渲染离愁。这里用"恨"字来形容露水和风,其实是表达人内心的不舍。
中间部分镜头感极强:杨花像碎玉般飞舞,如同满城飘雪。两人沉默地站在栏杆边,眼泪像雨一样止不住。这里用"雪舞"和"泪雨"形成巧妙对比,把无形的悲伤变得可见可感。
下半段写离别后的思念:行人踏上旅途,习惯了漂泊却找不到回家的路。群山像砧板一样把人困住,江水阻隔了书信往来。最精彩的是"瞪目销魂"四个字,把那种望眼欲穿又无可奈何的状态写得活灵活现。
结尾处笔锋一转:行人短暂停留时,突然听到远处传来箫鼓声。这个开放式结尾很妙,让读者自己去想象——这音乐是更添愁绪,还是带来一丝慰藉?
全词就像用文字拍摄的镜头:从特写(泪雨)到全景(乱山重江),从视觉(雪舞杨花)到听觉(箫鼓声),把离别时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情绪,转化成了可以感知的画面和声音。最难得的是,明明写的是个人感受,却能让人产生强烈共鸣,仿佛自己也经历了这场刻骨铭心的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