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诗二首(《诗纪》作和王友德元古意二首。) 其二

霜气下孟津,秋风度函谷。
念君凄已寒,当轩卷罗縠。
纤手废裁缝,曲鬓罢膏沐。
千里不相闻,寸心郁纷蕴。
况复飞萤夜,木叶乱纷纷(○同上)。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通过环境和人物的情绪变化,表达了思念之情。

诗的开篇“霜气下孟津,秋风度函谷”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孟津是古代的一个渡口,函谷则是关隘的名称,这里用这两个地点来象征离别的地点。秋风的寒冷和霜气的降临,预示着天气转凉,也暗示了诗人心中凄凉的情感。

接下来,“念君凄已寒,当轩卷罗縠”继续描绘诗人的情感。诗人思念远方的友人,在居室中感到寒冷,卷起窗帘看外面,更加感到凄凉。这里“罗縠”指的是丝织物,暗示了诗人的生活可能较为富足,但也因此能够更细腻地感受寒冷。

“纤手废裁缝,曲鬓罢膏沐”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诗人的手指因为思念而不再做裁缝的工作,头发不再打理,说明她的心已沉入思念,无心其他事情。这一细节描写,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千里不相闻,寸心郁纷蕴”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虽然两人相隔千里,无法互通音信,但诗人内心充满了思念之情,郁结在心。这里的“千里不相闻”借用了一种典型的表达思念的方式,让读者可以联想到许多类似的诗句,而“寸心郁纷蕴”则表达了思念无法排解的深沉情感。

最后一句“况复飞萤夜,木叶乱纷纷”,通过夜空中飞舞的萤火虫和飘落的树叶,进一步烘托了秋夜的寂静和诗人内心的纷乱。萤火虫的微光和落叶的纷飞,仿佛是对思念之情的一种比喻,也增加了整首诗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具体的场景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将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在表达思念的同时,也借助自然景象营造了一种凄凉而美丽的意境,使得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王融

(467—493)南朝齐琅邪临沂人,字元长。王僧达孙。博涉有文才。举秀才,累迁太子舍人。竟陵王萧子良特相友好,为“西邸八友”之一。欲兴家业,上书武帝求自试,迁秘书丞。帝幸芳林园,禊宴朝臣,使融为《曲水诗序》,文藻富丽,当世称之。后子良复奉融为宁朔将军、军主。及武帝病笃,融欲矫诏立子良,事败,郁林王即位,收狱赐死。融文辞捷速,为永明体代表作家。今存《王宁朔集》辑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