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娟镜楼
苕玉镌名,芝泥押篆,传神暗想幽馨。
逝水寒光,依稀犹写倾城。
添妆盼断婵媛影,触菱枝、绮梦都醒。
等伤心、黛碗霜封,钗合尘生。
风花历劫知谁主,矧旧时明月,依例亏盈。
百尺楼高,从他翠委香零。
开奁待证相思史,奈半泓、秋水无声。
剩清朝、倚槛频看,短鬓偷惊。
逝水寒光,依稀犹写倾城。
添妆盼断婵媛影,触菱枝、绮梦都醒。
等伤心、黛碗霜封,钗合尘生。
风花历劫知谁主,矧旧时明月,依例亏盈。
百尺楼高,从他翠委香零。
开奁待证相思史,奈半泓、秋水无声。
剩清朝、倚槛频看,短鬓偷惊。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以女子梳妆台为切入点,通过细腻的意象描写,展现了一段逝去的爱情和物是人非的伤感。
上片从梳妆用品写起:刻着名字的玉梳(苕玉)、印着花纹的胭脂盒(芝泥),这些物件仿佛还带着昔日佳人的气息。"逝水寒光"暗示时光流逝,镜中依稀还能看见她美丽的容颜。女子精心梳妆却等不到心上人,碰到菱花镜时,所有美好幻想都破灭了。梳妆台上积灰的首饰盒和发钗,暗示这段感情早已被尘封。
下片转向人生感慨:美好的事物就像风中的花朵难以长久,连月亮都有阴晴圆缺。梳妆楼再高,也留不住逝去的青春和爱情。想打开妆奁重温旧梦,却发现镜中只剩一汪寂静的秋水(暗指泪水)。最后清晨倚栏自照,突然惊觉自己鬓发已白,道出了岁月无情带来的震撼。
全词通过"镜楼"这个特殊空间,将爱情追忆、时光感叹和容颜老去三重主题巧妙融合。作者没有直接抒情,而是让梳子、胭脂、镜子这些日常物品"说话",用"无声的秋水""蒙尘的首饰"等意象传递深情,让读者在具体可感的画面中体会那份刻骨铭心的怅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