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啼序

巍峨绛楼绀宇,拥千门万户。
满眼现、岩壑亭台,卉竹葱茏朝暮。
擅幽胜、粉涵黛滀,烟波掩映群花树。
恁匆匆,红药吹英,柳绵飞絮。
百顷湖光,画舫漾影,荡香尘麝雾。
揽荷芰、深入赪云,内装多样纨素。
媚君王、芳春四阁,竞欢夕、高歌金缕。
剩于今,野水荒陂,久栖鸥鹭。
离宫旧馆,双鹤犹完,翠华数寄旅。
劫后访、白头宫监,忍话天宝,尽历沧桑,几禁风雨。
铜仙铅泪,铜驼荆棘,龙舟灯彩浑如梦,亘银河、不见星槎渡。
颓垣败壁,依稀结绮连昌,艳魄久化黄土。
兴亡自昔,折戟摩挲,叹泪沾衫苧。
溯肃慎、辽疆鹘起,蚕食鲸吞,禹域沈沦,八旗骞舞。
遗黎饮恨,扬州嘉定,乘除否泰应似此,付追怀、渔唱铿弦柱。
欣看赤帜飘扬,汉业重光,尚馀恨否?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莺啼序》以一座辉煌宫殿的兴衰为线索,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全诗像一部历史纪录片,用四个层次展开:

1. 盛世图景(第一段) 开篇用航拍般的视角展现宫殿的壮观:朱红高楼、千门万户,山间亭台被花草竹林环绕。但美景中暗藏衰败信号——芍药凋零、柳絮乱飞,暗示繁华即将消逝。

2. 奢靡生活(第二段) 镜头转向湖面:画舫游船搅动香雾,宫女采摘荷花讨好君王。这里用"芳春四阁""高歌金缕"等细节,再现当年纸醉金迷的场景。结尾"野水荒陂"的对比,凸显现在的荒凉。

3. 沧桑巨变(第三段) 通过老太监的回忆,展现王朝覆灭的惨状:铜像流泪、龙船成梦,昔日银河般的御河再无游船。特别提到"结绮连昌"(隋唐著名奢华宫殿),暗示历史总是惊人相似。

4. 历史沉思(第四段) 诗人抚摸生锈的兵器,联想到满清崛起和汉人遭受的屠杀(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最后"赤帜飘扬"指向新时代,但"尚馀恨否"的追问,留下对历史伤痕的思考。

全诗最震撼的是时空穿梭感:就像站在废墟前,看着往昔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烁,转眼又变成野草丛中的碎瓷片。诗人用"铜仙铅泪""颓垣败壁"等意象,让读者感受到历史无情的碾压力量。结尾的转折尤其深刻——即便迎来新时代,那些血泪记忆真的能随风而逝吗?这种对历史的复杂态度,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