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冬夜里的孤寂场景,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
前两句写景:郊外积雪浸湿了肥沃的土壤,狂风中的老树发出呜咽般的声响。这里用"牢骚"形容树木的摇晃声,暗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
中间四句写诗人的活动:在竹屋中作诗越写越激昂,温酒独饮反而更添豪情。这里"匏尊"指简陋的酒器,说明诗人虽处境清贫却不减雅兴。接着写他穿着破旧的皮鞋("革履")踱步,不断调整腰带的松紧,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诗人辗转难眠的状态。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裹着被子抱着石头(形容极度寒冷)无法入睡,直到听见半夜鸡鸣。这里的"金鸡"不是指真的金鸡,而是强调鸡叫声在寂静深夜的突兀感,暗示诗人彻夜未眠的苦闷。
全诗通过冬夜景物与人物动作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文人清贫自守、孤高自许的精神世界。诗人将外在的寒冷与内心的炽热形成对比,把寻常的失眠夜写得充满诗意,体现了古代文人"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朱之蕃
山东茌平人,著籍金陵,字元介,号兰嵎。万历二十三年状元。官至吏部侍郎,出使朝鲜,尽却其赠贿。工书画。朝鲜人来乞书,以貂皮人参为酬。之蕃斥以买法书、名画、古器,收藏遂甲于南都,有《奉使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