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张补阙、王炼师自…留别赵员外裴补阙同赋杂题一首

朝朝春事晚,泛泛行舟远。淮海思无穷,悠扬烟景中。
幸将仙子去,复与故人同。高枕随流水,轻帆任远风。
钟声野寺迥,草色故城空。送别高台上,裴回共惆怅。
悬知白日斜,定是犹相望。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是一首情感深邃的古诗,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与不同人相会的情景,并涉及别离的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分析:

1. 诗的前两句“朝朝春事晚,泛泛行舟远。”描述了春天早晨的景象,暗示了诗人正在乘船远行。春天万物生机勃勃,但诗人却在此时离开熟悉的景象,开始新的旅程,可能有些不舍和期待交织的心情。

2. “淮海思无穷,悠扬烟景中。”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对淮海的深深思念和遐想。周围的景色如烟雾般朦胧,使诗人的思绪飞扬起来。

3. “幸将仙子去,复与故人同。”这里,“仙子”可能指的是某位诗人所仰慕的人,他感到幸运能够与之同行。同时,他也和旧友在一起,这种新旧交织的情感在旅途中显得格外珍贵。

4. “高枕随流水,轻帆任远风。”这两句描绘了船上的生活,诗人将枕头放在高处观看流水,轻帆随风而行,表现出一种随遇而安、顺其自然的心态。

5. “钟声野寺迥,草色故城空。”这里,诗人可能路过一些寺庙和废弃的古城,钟声、草色这些景象触发了对过去和历史的思考,也增加了旅途的寂寥和深沉。

6. “送别高台上,裴回共惆怅。”在告别的时候,诗人站在高台上,与朋友依依不舍,共同感到惆怅。这种情感可能是对即将离开的熟悉之地的不舍,也可能是对即将到来的未知旅程的担忧。

7. 最后两句“悬知白日斜,定是犹相望。”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望。他知道随着时间的流逝,太阳会西斜,但他相信即使未来相隔遥远,他们的心仍然会彼此相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远行的情景,涉及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思考。诗中展现了旅途中的景色和情感变化,以及诗人深深的思念和遐想。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皇甫冉

皇甫冉,字茂政。约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出生,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润州(今镇江)丹阳人,著名诗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