懊恼曲 其五

醉馀花蕊压青鬟,饮兴风骚未易删。
犹记西园明月夜,满阶花影鹿胎斑。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微醺之人在花前月下的闲适场景,充满诗情画意。

前两句写醉态:主人公饮酒后,发髻上沾着掉落的花瓣("花蕊压青鬟"),这种饮酒赏花的雅兴是诗人骨子里抹不去的天性("风骚未易删")。用"压"字生动表现了醉后不经意间沾染的自然情趣。

后两句转入回忆:特别记得那个西园的月夜,月光透过花枝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像梅花鹿身上的斑点("鹿胎斑")一样美丽。这里用"鹿胎斑"这个新颖比喻,把月光花影的朦胧美写得既具体又梦幻。

全诗通过醉眼观花的独特视角,将酒意、花影、月色融为一体,展现了古代文人追求的生活雅趣。最妙的是最后那个鹿斑的比喻,让常见的月下花影顿时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可见诗人观察之细、想象之奇。这种在寻常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

袁中道

(1570—1623)明荆州府公安人,字小修。袁宏道弟。初随兄宦游京师,交四方名士。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与兄袁宗道、袁宏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代表作家。有《珂雪斋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