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观的瀑布景象,同时融入了神话想象,充满浪漫色彩。
前两句"灵源寂寂何杳寞,先天后天谁疏凿"用疑问的语气引发思考:这神秘的瀑布源头为何如此幽深寂静?到底是开天辟地时自然形成,还是后来有人开凿?这种设问手法让读者也跟着好奇起来。
后两句"疑是娲皇功未全,漏泄银河斜界落"突然转向神话传说,给出了一个天马行空的解释:这瀑布可能是女娲补天时没补好,让银河的水漏下来形成的。这个比喻特别生动,把瀑布比作"银河斜界落",既写出了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又赋予它神秘的美感。
整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神话来解释自然现象,让普通的瀑布变得神奇 2. "漏泄"这个词用得巧妙,既写实又传神 3. 通过疑问和想象,让静态的描写充满动感 4. 短短四句就完成了从现实观察到神话联想的跨越
诗人没有直接说瀑布多壮观,而是通过神话故事的联想,让读者自己感受到瀑布的非凡气势,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陈襄
(1017—1080)宋福州候官人,字述古,人称古灵先生。与陈烈、周希孟、郑穆友称“四先生”,倡理学。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神宗朝为侍御史知杂事,论青苗法不便,出知陈州、杭州。后以枢密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兼侍读,判尚书都省。尝荐司马光、苏轼等三十三人。有《古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