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对联描绘了一幅文人雅士在珠江水边亭台相聚的闲适画面,用简单明快的语言传递出两种不同的雅趣。
上联"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像一张集体照,拍下了各路人才济济一堂的热闹场景。不论年长年少都来了,暗示这里既有德高望重的长者,也有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大家因志趣相投而相聚。这种聚会不是普通的饭局,而是充满文化气息的雅集。
下联"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突然切换到环境描写,像镜头转向了自然风光。清风缓缓吹拂,江面平静如镜,这种宁静与上联的热闹形成巧妙对比。看似在写景,实则通过环境的清幽烘托出聚会的风雅——这群人不是喧闹的聚会,而是在清风明月中谈文论艺。
全联的精妙在于用最朴实的语言制造出双重意境:既有高朋满座的人文盛况,又有清风拂面的自然意趣。十六个字就勾勒出一个既有文化厚度,又不失生活情趣的理想场景,让读者仿佛能看到古代文人雅集的那个美好午后。
陈澧
陈澧(1810-1882)清代著名学者。字兰甫、兰浦,号东塾,出生于广州木排头,世称东塾先生,广东番禺人。清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六应会试不中。先后受聘为学海堂学长、菊坡精舍山长。于天文、地理、乐律、算术、古文、骈文、填词、书法,无不研习,著述达120余种,著有《东塾读书记》、《汉儒通义》、《声律通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