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得黄金台送屠田叔转运使赴京
燕山日落悲风起,百尺高台留故址。满地狐踪丘陇间,千金马骨荆榛里。
至今行客说燕昭,爱士高风久寂寥。侵阶碧草空留色,翳土黄金已尽销。
我家定鼎都燕蓟,正是黄金台上地。万里星槎上汉来,诸侯露冕朝天至。
台前贤士集如云,拄笏弹冠谒圣君。阳气自生吹黍谷,英雄岂说乐将军。
屠君拥传辞闽海,自有高才轻郭隗。休叹盐车上太行,何须吊古登寒垒。
至尊侧席正求才,太室明堂日日开。白璧虞卿先拜赐,黄金宁用筑空台。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以"黄金台"为线索,通过古今对比表达了对人才重视的思考。
开头描写了燕山落日中荒废的黄金台遗址,杂草丛生、马骨散落,暗示昔日燕昭王招贤纳士的盛况已成过去。这里用"狐踪丘陇"等意象生动表现了荒凉景象。
中间转折到当下:明朝定都北京,正是当年黄金台所在地。如今各路人才像乘着星槎般前来朝见,贤士云集,气氛热烈。这里用"拄笏弹冠"的细节展现了人才受到重用的场景。
最后八句是赠别友人屠田叔的劝勉:不要像古人那样感叹怀才不遇("休叹盐车上太行"),现在皇帝正求贤若渴,朝廷大门常开。用"白璧"比喻人才终会得到重用,反问"何必再筑黄金台",点明当今时代比古代更重视人才。
全诗通过古今黄金台的对比,既怀古又讽今,最后落脚在对友人的鼓励上,表达了对当朝重视人才政策的肯定。语言上善用对比手法(荒废的遗址vs热闹的当下),意象选择贴切(马骨、星槎等),情感由低沉转向昂扬,很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