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寺西院喜王郎中遘恩命初至联句(时郎中正入西方道场)
迹就空门退,官从画省迁。
住持良有愿,朝谒冗无缘(遘)。
身净金绳内,心驰玉扆前(昼)。
荣添一两日,恩降九霄年(翔)。
慕法能轻冕,追非欲佩弦(纵)。
栖闲那可久,鸳鹭待行联(子向)。
住持良有愿,朝谒冗无缘(遘)。
身净金绳内,心驰玉扆前(昼)。
荣添一两日,恩降九霄年(翔)。
慕法能轻冕,追非欲佩弦(纵)。
栖闲那可久,鸳鹭待行联(子向)。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几位文人(王遘、皎然、李纵、郑述)在寺庙聚会时的联句作品,每人写两句,拼成一首完整的诗。主题围绕王遘辞官入佛门的新生活展开,既有对世俗官场的告别,也有对佛门清净的向往。
全诗可分三层理解: 1. 辞官向佛(前四句) 王遘说自己从朝廷(画省指尚书省)辞职,主动选择空门(佛门)。虽然仍有报国之心("良有愿"),但朝堂事务繁杂("冗无缘"),与自己无缘了。这里透露出文人仕途与修心的矛盾。
2. 心境转变(中间四句) 皎然用"金绳"(佛寺装饰)和"玉扆"(皇宫屏风)对比,说王遘身体在佛寺修行,心却还惦记朝廷。贾翔则安慰:虽然荣华短暂("一两日"),但皇恩浩荡("九霄年"),暗示修行更有价值。
3. 人生选择(后四句) 李纵说王遘因为仰慕佛法连官帽("冕")都不要了,想改掉缺点("佩弦"是古人提醒自己改正的典故)。郑述总结:隐居("栖闲")不会太久,朝廷同僚("鸳鹭"指官员)还等着他回来。这里暗含对朋友可能复出的期待。
全诗亮点在于用对比手法: - 空间对比:皇宫与佛寺 - 时间对比:短暂荣华与长久修行 - 心理对比:身已出家而心念朝廷
这种矛盾心理的描写非常真实,古代文人常在仕隐间挣扎。诗句通俗却意味深长,比如"荣添一两日"既说官场得意短暂,又暗示修行才是长久之计。最后"鸳鹭待行联"的比喻,把官员比作排队飞行的水鸟,既形象又留白,让读者自行揣摩王遘未来的选择。
皎然
僧皎然(730-799),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