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桃花行
扁舟閒棹武陵曲,落红万点春波绿。
乘兴沿流去不穷,夹岸桃花夺人目。
山回溪转入渐深,萦纡几度隔云林。
遥看林下人家影,近听村前鸡犬声。
恍然初入如人境,洞里烟萝白日静。
兰径春深玉有烟,绮窗昼永花如锦。
惊闻客至复相呼,争迎置酒问何如。
初从避地潜来此,自后因家成久居。
苦遭嬴氏行苛法,竟携妻子尘寰别。
山中犹着秦衣冠,世上谁知晋年月。
世人那自见山青,青山一径通仙灵。
遥连阆苑仙源杳,不见长安战血腥。
归来拟若携家往,祗今灵景知何向。
翠壁红泉祗独寻,芝草琅玕应难想。
万壑千峰翠黛浮,多情长忆别来愁。
回首空山不可问,惟见桃花逐水流。
乘兴沿流去不穷,夹岸桃花夺人目。
山回溪转入渐深,萦纡几度隔云林。
遥看林下人家影,近听村前鸡犬声。
恍然初入如人境,洞里烟萝白日静。
兰径春深玉有烟,绮窗昼永花如锦。
惊闻客至复相呼,争迎置酒问何如。
初从避地潜来此,自后因家成久居。
苦遭嬴氏行苛法,竟携妻子尘寰别。
山中犹着秦衣冠,世上谁知晋年月。
世人那自见山青,青山一径通仙灵。
遥连阆苑仙源杳,不见长安战血腥。
归来拟若携家往,祗今灵景知何向。
翠壁红泉祗独寻,芝草琅玕应难想。
万壑千峰翠黛浮,多情长忆别来愁。
回首空山不可问,惟见桃花逐水流。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渔人偶然闯入桃花源的神奇经历,充满浪漫色彩和理想主义情怀。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画面感极强的世外桃源 诗人用"落红万点春波绿"、"夹岸桃花夺人目"等鲜活的画面,带我们走进一个色彩明艳的桃花世界。随着小船深入,我们仿佛跟着渔人一起发现秘境:转过山弯看见炊烟袅袅的村落,听到鸡犬相闻,就像突然闯进了与世隔绝的人间仙境。
2. 理想社会的生动写照 诗中村民"争迎置酒"的热情,暗示这里保留着淳朴民风。他们为躲避秦朝暴政而来,至今还穿着秦代服饰,不知道外面已经改朝换代。这个细节巧妙揭示了桃花源与世隔绝的程度,也暗含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3. 理想与现实的永恒矛盾 结尾处诗人想带家人搬来却找不到路,只能看着桃花随水漂走,道出一个深刻哲理:美好的理想世界可遇不可求。就像我们现代人常幻想逃离都市压力,但真正的"桃花源"或许只存在于心中。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明明亲眼见过天堂般的所在,却再也无法重返。这种对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感慨,正是打动古今读者的核心所在。诗中桃花流水的意象,后来也成为中国文学中象征理想境界的经典符号。
赵迪
福建惠安人,字景哲,自号白湖小隐。以诗名。有《鸣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