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忝四座奏状闻荐蒙恩授官旋进歌诗延英宣…二十四韵

两鬓有二毛,光阴流浪中。形骸日土木,志气随云风。
冥默楚江畔,萧条林巷空。幽鸟事翔翥,敛翼依蒿蓬。
一饭五放箸,愀然念途穷。孟门在步武,所向何由通。
只征大易言,物否不可终。庶期白雪调,一奏惊凡聋。
昨忝丞相召,扬鞭指冥鸿。姓名挂丹诏,文句飞天聪。
解薜龙凤署,怀铅兰桂丛。声名仰闻见,烟汉陪高踪。
峨峨群玉山,肃肃紫殿东。神飙泛钟漏,佳气浮筠松。
自顾珉玞璞,何缘侣圭琮。群贤垂重价,省已增磨砻。
天子栖穆清,三台付夔龙。九霄降雨露,万国望时雍。
巍巍致君期,勋华将比崇。承天四柱石,嶷若窥衡嵩。
日见帝道升,谋猷垂景钟。寰瀛纳寿域,翔泳皆冲融。
百神俨云亭,伫将告成功。吾徒事文藻,骧首歌登封。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一位古代官员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感慨,以及对朝廷和理想的复杂情感表达。我们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前半部分写人生困境: - 诗人用"两鬓有二毛"形容自己头发花白,感叹时光流逝。 - 把自己比作"形骸日土木"(身体像土木一样日渐衰老),"幽鸟"(孤独的鸟)收敛翅膀躲在草丛,表现怀才不遇的苦闷。 - "一饭五放箸"这个细节特别生动,说吃顿饭要放下筷子五次,形容内心焦虑不安。

2. 中间写机遇转折: - 突然得到丞相赏识("昨忝丞相召"),姓名被皇帝知晓,就像"扬鞭指冥鸿"(鞭子指向高飞的大雁)般获得晋升机会。 - 用"龙凤署"(高级官署)、"兰桂丛"(人才聚集地)形容新环境,但自称"珉玞璞"(普通石头),谦虚表示自己配不上那些"圭琮"(美玉,指优秀同僚)。

3. 后半写政治理想: - 赞美皇帝统治下"九霄降雨露"(恩泽广施)、"万国望时雍"(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 - 用"四柱石"比喻国家栋梁,"衡嵩"(高山)形容朝廷稳固,表达对清明政治的向往。 - 最后"骧首歌登封"(昂首高歌颂扬)表面是歌颂,但结合前文的个人感慨,能感受到复杂心态:既感激机遇,又对官场保持清醒。

全诗亮点: - 比喻生动:用"幽鸟敛翼"写失意,"冥鸿"写得志,石头美玉喻人才差异。 - 情感真实:不掩饰焦虑(数筷子),也不故作清高(承认珍惜机遇)。 - 时代特色:典型唐代文人"穷达"主题,既有个人抱负,又有对盛世的期待。

这种诗能引起现代人共鸣,因为我们也会经历怀才不遇、机遇降临、适应新环境的相似心路历程。诗人把这种体验写得既坦诚又艺术,是其魅力所在。

李群玉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