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会 毕训纪事
三月些些影。
做夏伤春,梦觉还憧憬。
前尘飘断梗。
凭谁话,楚水吴山悽哽。
收拾旧眉痕,又分付、新螺端整。
望长门、千金赋罢,寸怀难省。
来宜无产生涯,矛盾齐规,敏辩成佳证。
闲情诗展境。
南窗坐、到眼龙华烟暝。
短笛暗吹凉,江海事、重催孤兴。
理残曩、淞波放棹,且寻归艋。
做夏伤春,梦觉还憧憬。
前尘飘断梗。
凭谁话,楚水吴山悽哽。
收拾旧眉痕,又分付、新螺端整。
望长门、千金赋罢,寸怀难省。
来宜无产生涯,矛盾齐规,敏辩成佳证。
闲情诗展境。
南窗坐、到眼龙华烟暝。
短笛暗吹凉,江海事、重催孤兴。
理残曩、淞波放棹,且寻归艋。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人在暮春时节的复杂心绪,既有对过往的感伤,又有面对现实的无奈,还夹杂着几分超脱的闲情。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时光流逝的怅惘 开篇"三月些些影"用朦胧的笔法点出春末景象,"做夏伤春"四字巧妙道出季节交替时特有的愁绪。就像我们突然发现樱花凋零时会心头一紧,词人看着春天最后的影子,既有对逝去美好的不舍,又带着对未来的迷茫。
2. 现实与理想的矛盾 "矛盾齐规"直白地道出生活困境,就像现代人既要遵循社会规则又想保持自我。词中"千金赋罢"用陈阿娇的典故,暗示即使付出再多也难被理解的孤独。这种在现实压力下依然坚持自我的状态,很容易引发当代人的共鸣。
3. 自我疗愈的智慧 下半阙笔锋一转,展现文人特有的排解方式:在南窗下写诗("闲情诗展境"),听笛声看暮色("龙华烟暝"),最后选择"淞波放棹"回归自然。这种将愁绪转化为艺术创作,最终在大自然中找到平静的过程,展现了古人面对困境的智慧。
全词最动人的是那种真实的生活感——不是刻意渲染悲伤,而是如实记录一个普通人在特定时刻的喜怒哀乐。就像我们今天会发朋友圈诉说心情一样,词人用精炼的文字,把春天的尾巴、事业的困顿、自我的坚持和最终的释然,都装进这首词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