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王昭君

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描绘了王昭君和亲的故事,展现了和平的美好景象。

前两句"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是说:像仙女一样的王昭君如今出嫁到匈奴,匈奴的单于(骄子)也因此与汉朝和睦相处。这里用"仙娥"形容王昭君的美貌和高贵,"骄子"指匈奴首领,两个称呼形成鲜明对比,却因和亲而"同和"。

后两句"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描绘了和平带来的变化:武器都收起来了(剑戟归田),边境上不再是战马嘶鸣,而是成群的牛羊。这两句通过对比战争与和平的不同景象,生动地表现了和亲带来的安定生活。

整首诗通过王昭君出嫁这个小故事,展现了大主题:个人的牺牲换来了民族的和平。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用"剑戟变农具"、"战地变牧场"这样具体的画面,让读者感受到和平的可贵。这种以小见大、含蓄表达的手法,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张仲素

张仲素(约769~819)唐代诗人,字绘之。符离(今安徽宿州)人,郡望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为武宁军从事,元和间,任司勋员外郎,又从礼部郎中充任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张仲素擅长乐府诗,善写思妇心情。如"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春闺思》),"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秋闺思》),刻画细腻,委婉动人。其他如《塞下曲》等,语言慷慨,意气昂扬,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