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二首 其一

红杏桥边,白云渡口,画船箫鼓端阳。
十六年来,故园事事堪伤。
前年此日偏相忆,有沙鸥、招得成行。
向丰溪、掠过波声,划破山光。
当时但觉离情速,倩蛮笺缄恨,苦说他乡。
谁道而含,回头一样茫茫。
客来都问江南好,问江南、可是潇湘?
怎凭阑、一缕西风,一寸回肠。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高阳台二首 其一》描述了作者在端午节时的内心感受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分析:

地点与环境

- 红杏桥边,白云渡口:作者选择了具有诗意的自然景观作为背景,给人一种宁静而又带有淡淡的忧伤的感觉。 - 画船箫鼓端阳:端午节日,画船箫鼓,营造出一种热闹而略带伤感的氛围。画船和箫鼓往往象征着美好的时光和传统文化。

个人经历与情感

- 十六年来,故园事事堪伤:作者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十六年来,故乡的一切都让他感到伤感。这反映了他长时间在外漂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 前年此日偏相忆:特别提到了前年端午节时的记忆,回忆中充满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特别是沙鸥的陪伴,描绘了一种温馨的情感。

当下情境与心情

- 向丰溪、掠过波声,划破山光:这里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孤独和失落的情绪,仿佛往事如流水般逝去,划破了眼前的景象。 - 当时但觉离情速,倩蛮笺缄恨,苦说他乡:作者回忆当时离开家乡时的急切心情,希望通过书信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当下的思考与疑问

- 谁道而含,回头一样茫茫: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感,无论回望过去还是展望未来,都感到迷茫。 - 客来都问江南好,问江南、可是潇湘:通过他人询问江南好不好,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同时也暗示了他漂泊在外的身份。 - 怎凭阑、一缕西风,一寸回肠:最后一句通过描绘凭栏、西风、回肠,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深切思念和忧伤,似乎在风中呼唤着故乡。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端午节时的环境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怀念以及漂泊在外的孤独感。作者的情感细腻而丰富,通过自然景观和具体的回忆,展现了复杂的情感世界。

张惠言

张惠言(1761~1802)清代词人、散文家。原名一鸣,字皋文,一作皋闻,号茗柯,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嘉庆四年进士,官编修。少为词赋,深于易学,与惠栋、焦循一同被后世称为“乾嘉易学三大家”。又尝辑《词选》,为常州词派之开山,著有《茗柯文集》。

0